紙上躍動的心跳——心電圖

 

心電圖(簡稱ECG或EKG),是心臟科常用的檢查方式之一,也就是用圖形表示心臟搏動有關的電位變化,透過將電極放於身體不同部位並連接心電計上,便可紀錄心電圖。

 

心電圖判讀

心電圖縱軸代表著電壓(mV),橫軸代表著時間(秒),另外心電圖不同波形,代表著不同意義,透過判斷各波形是否超出正常範圍,可以藉此推斷心臟發生什麼問題,例如心房或心室肥大、心臟電波傳導問題、心肌缺血、心肌梗塞、心包膜炎等,另外也可以追蹤心律不整的原因和心臟藥物的影響等。

 

電極放置位置

通過電極放置的位置可以分為肢體導程(Lead I~III)和胸導程(V1~V6),但由於心臟這種立體結構需要以三維空間進行觀測,若只用肢體導程進行測量,其記錄的波動振幅不明顯,也無法從不同角度觀測心搏電位變化,因此需要能多方位觀測的胸導程,才能為心臟進行更精確的判讀檢查。

 

以下放上幾張常見心臟疾病的心電圖做為參考

心包膜炎心電圖.jpg (12 KB)心包膜炎心電圖

心肌炎心電圖.jpg (8 KB)心肌炎心電圖

心肌梗塞心電圖.jpg (357 KB)心肌梗塞心電圖

分享: